近日,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周传青律师参与办理的一起企业刑事合规整改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得到《人民日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媒体报道。该案系证券类适用第三方监管人机制的案件,周传青律师所在团队作为第三方监管人律师工作小组,多次深入企业考察与沟通,确保企业合规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帮助企业进行有效合规整改,最终顺利通过了验收。
▲2022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版面
案情简介
2016年12月,某公司高管将工作中获知的尚未公开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泄露给第三人,案发后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2021年8月,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受理了该案。在案件审查过程中,该公司向二分院提交了合规整改申请并得到二分院的批准。
合规整改工作启动后,周传青律师的团队接受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委托,作为第三方监管人律师工作小组对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合规考察。
办案过程
周传青律师率领监管人团队,首先对涉案公司进行了尽调,以对该公司获得较为全面的了解。后监管人团队奔赴公司驻地,对公司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监管人团队起草并发送了监管建议,指导公司从无到有开始建设信息保密专项合规制度。
由于时间较紧,公司合规考察及制度建设同时进行,在公司合规整改的过程当中,监管人团队通过对公司及其合规顾问详细、专业的指导,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公司合规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以及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
在第三方监管人最终提交的《第三方监管合规考察报告》中,周传青律师作为报告的主要起草人,创新性地结合ISO 37301等文件,并贴合该案合规整改的检察建议重点整改方向、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等要素,特别设计了兼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考察评价打分规则及体系,以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提升合规整改验收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最终,该公司的合规整改顺利通过了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组织的检察听证会。
该案是通过合规整改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的典型案例,也是证券类适用第三方监管人机制的案例,展现了最高检正在全国全面推开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司法红利。
周传青律师,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外交学院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法学硕士,长期专注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公司商事、刑事辩护与代理、刑事合规领域,承办了多起各地、各类型首批企业合规整改案件,均取得良好效果。参与编写企业合规师考试教材《企业合规事务管理》,曾发表《从ISO 19600到ISO 37001——企业合规管理标准修订变化解读》《新一代企业竞标利器——可认证的国际合规管理标准ISO 37301》《刑事合规尽职调查实务探讨》等多篇专业文章,被“中国律师网”“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等知名法律平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