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法律大数据分析与风险防控报告
一、前言
二、中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检索分析
三、中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可视化数据分析
四、重点案例裁判观点采撷
五、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中的高频问题
六、积极形态下票据付款不当法律承担问题
七、消极形态下票据付款不当法律承担问题
八、附录
九、结语
票据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票据作为商业信用的载体,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甚至被称为“商业货币”。票据能够在经济生活中存在是因为其具有特别的功能,即汇兑功能、支付结算功能、融资功能、信用功能、流通功能。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票据以其所具有的补充货币甚至是代替货币的种种职能,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出现票据付款不当时,可能出现多种责任形态,票据付款不当而引发的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数量占据重要比例。因票据付款不当原因各异,并且涉及多方当事人,各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配问题较为复杂,这为此类纠纷案件的实务审判工作提升难度。
京师律师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Alpha数据库所公开的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涉及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952份裁判文书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总结出样本的诉讼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并详细分析诉讼背后的裁判思路以及应诉策略。最后站在法律从业者的角度,准确把握票据无因性、满足票据付款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作出有利于避免出现票据付款不当的风险防控策略。最终形成本报告,为双方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报告以2022年1月2日24时为时间节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法律数据库以及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获得的上网裁判文书为统计数据来源,由于裁判文书的实时更新、上传滞后性等因素影响,致使各地法院实际审结案件数量与其上传公布案件数量不一致,故报告对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一)检索条件
1.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法律数据库、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
2.地域范围:中国内地
3.案件类型:民事-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类型
4.文书类型: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及其他文书
5.时间区间:2021年
6.关键词: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2021年
(二)检索结果
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检索,从上述数据库中一共检索到裁判文书952份。其中:一审裁判文书733份,二审裁判文书54份,再审判决书6份,执行案件158件,其他案件11件。以上数据于2022年1月2日从上述数据库获取。
(一)案件年度审结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的案件审结情况为:2012年有97件,2013年有220件,2014年有550件,2015年有670件,2016年有897件,2017年有1182件,2018年有1169件,2019年有1704件,2020年有1775件,2021年有952件。
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类案件审结年度变化较大。自2013年起,案件数量增长速率渐渐提高,在2020年增至1775件的高位,但随后在2021年,案件数量有所下滑。总体上看,在前期,相较于其他合同纠纷案件,中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类案件数量均呈高发性,随后案件数量有所滑落,但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背后蕴含的风险是不容忽视。
(二)2021年案件审结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的案件在2021年的审结情况为:一月份有81件;二月份有86件;三月份有120件;四月份有115件;五月份有85件;六月份有135件;七月份有76件;八月份有112件;九月份有69件;十月份有43件;十一月份有30件。
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相较之其他纠纷案件,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类案件数量较多,且每月的案件数量分布并不均匀。案件数量在六月达到顶峰,但案件数量不断波动,可见该类案件存在不确定因素,案件的突发性较强。
(三)案件地域分布情况
(注:此处显示该条件下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
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案例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分别占比11.87%、11.03%、10.29%。其中江苏省的案件量最多,达到113件。
(四)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涉及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的行业分布情况为:全国范围内,在2021年所出现的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涉及到制造业的案件有215件,占总比的26.09%,为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最集中的行业。另外,涉及建筑业的案件有183件,涉及房地产业有144件,涉及批发和零售业的有77件,涉及金融业有71件,其他行业案件有134件。其余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卫生和社会行业、教育业。
总体上来看,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所牵涉到的行业较多,整体行业分布并不平均。从上面的行业分类情况可以看到,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当前的行业分布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五)标的额分析
通过对标的额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标的额为50万元以下的案件数量最多,有268件,占比70.16%。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有39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有50件,1千万元至2千万元的案件有12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有10件,2千万元至5千万元有3件。
总体上来看,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的诉讼标的额集中于50万元以下的区间,高标的额的案件并不多。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类型案件的各区间内的标的额分布不平均。
(六)审理法院分析
在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较多的法院为江苏省及下辖法院,审结71件案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9.77%。其次是山东省及下辖法院,审理案件数量达68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9.35%。案件位居第三的是北京市及下辖法院审理66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9.08%。
(七)审理程序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一审终审案件有723件,占比75.94%;二审终审案件54件,占比5.67%;审判监督案件有6件,占比0.63%;执行实施案件有158件,占比16.6%;其他案件有11件,占比1.16%。
总体上看,在案件数量上,一审审终审案件占比总案件数量较多,为样本比例75%左右,二审案件的数量仅占样本比例的5%左右。反映出在司法实务中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能在一审程序中得到解决,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较高。
(八)审理期限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在审理期限方面的情况为:法院审理案件期限在30天以内的案件有327件,占比52.15%;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31-90天的案件有201件,占比32.06%;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91-180天的案件有74件;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181-365天的案件有21件;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365天以上的案件有4件。
通过对审理期限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的审理时间更多处在30天以内以及31-90天的区间,平均时间为51天。这意味着该类案件的审理难度适中,多数纠纷需要在1-3个月内的时间获得解决。但也存在较多案件需要通过较长的审理期限才得以解决。
(九)审理结果分析
1.一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一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撤回起诉的有295件,占比为40.8%;驳回起诉的案件有4件,占比0.55%;全部/部分支持的有203件,占比为28.08%;全部驳回的案件有29件,占比4.01%;不予受理的案件有1件,占比为0.14%。
本报告选取的样本案件中,全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的一审案件中,原告诉求的支持率占样本比例在28%左右。原告撤回起诉的案件数量占重要比例,占样本比例40%左右。
2.二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二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维持原判的有34件,占比为62.96%;撤回上诉的有9件,占比为16.67%;其他的有6件,占比为11.11%。
总体上看,全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的二审案件中,大部分案件在二审裁判中维持原判,占样本比例在62%左右,但改判率仅占7.41%。可见二审为当事人实现进一步的有效救济的成功概率并不高,多数当事人的上诉可能存在不合理上诉的情况。
3.再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再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驳回再审申请的有4件,占比为66.67%;提审/指令审理的有1件,占比为16.67%;撤回上诉的有1件,占比为16.67%。
总体上看,全国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的再审案件中,超过66%的案件在再审裁判中维持原判,再审维持原判以比例较高,可见再审为当事人实现进一步的有效救济的成功概率并不高。
4.执行裁判结果分析
通 过对执行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其他的有54件,占比为34.18%;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有47件,占比为29.75%; 财产执行的有25件,占比为15.82%。
通过对执行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适用执行程序相对较多。 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在实践中对于法院裁判结果的自主执行力并不高,往往需要申请执行后才得以督促当事人执行。
(十)高频实体法适用分析
补充说明:筛选的案件事实部分发生于2020年以前,而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部分案件争议的法律事实发生于民法典施行前,故应适用当时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七十条被引用最多,为86次。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十一条以及第二十六条,被引用次数为69次以及51次。
总体上看,在审理中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被高频引用。审理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也对票据追索权、付款请求权、票据责任等问题作出认定。该类纠纷案件在实践中虽存在一些难点,但所适用的实体法较为集中,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解决基本的纠纷。
主编
邵雷雷 京师北京总部高级合伙人、分所管委会主任
左胜高 京师北京总部高级合伙人
副主编
秦 威 京师珠海律所法律研究院院长
王岩飞 京师深圳律所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京师深圳律所法律研究院院长
陈 修 京师深圳律所执行主任
执行主编
孙统彪 京师珠海律所执行主任、京师深圳律所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委成员
吴小潘 京师深圳律所法律研究院副院长
王华营 京师珠海律所执业律师
江炜格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商法硕士
刘乔妙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