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法律服务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竭尽所能满足客户需求”已成为从业者的基本准则。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深度体验式服务”这一创新理念——即通过全面覆盖客户的显性及隐性需求,构建深层次情感连接。其核心精髓可凝练为“精准预判、情感共鸣、权责平衡”三位一体,最终目标是让客户感受到“这律师太懂我了!”那种由衷的惊喜和信任。
一、精准预判:从响应需求到引领期望
JINGSHZHENGZHOU
首先,其核心逻辑为不只是满足,更要超越,要有近乎读心术般的需求预判。即别等客户开口!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客户询问的问题以及客户起情绪变化的语句,来判断客户特别在意的部分,要像老友一样,提前想到他们可能的需求,甚至是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痒点”。到底要怎么做到呢,下面三点可以参考:
1.细致观察与系统复盘:建议律师在每次接待当事人时制作谈案笔录,重点记录客户询问的问题,以及客户重复多次的话语,以此解析其深层诉求。例如,若客户在委托前多次询问“需要收集哪些证据?二审再交给律师可以不?”等,则说明客户很大概率是想要自己参加一审庭审,那么对庭审程序不熟悉、担心自身应对能力等便是客户的潜在需求。
2.场景化思维与策略定制:“法律的目标是正义,而服务的核心是理解。”律师需深入客户所处情境,量身设计服务方案。例如工程款纠纷中,客户终极目标并非胜诉判决,而是实际回款;名誉权案件中,关键诉求常在于恢复声誉,而非赔偿金额。唯有跳出纯粹的法律技术框架,方能直击客户核心诉求。
3.全程化沟通。笔者认为,沟通贯穿律师服务的始终,从谈案时的接待,到裁决后的答疑解惑,从诉讼策略的制定,到证据的收集与整理,从法官询问的调解意见,再到客户的坚持与妥协,这中间都需要律师反复协调。人们常说“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律师需要用话语去对称案件信息,协调各方立场。
二、情感共鸣:从专业输出到价值共创
JINGSHZHENGZHOU
服务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传递情绪、创造记忆点。要把冷冰冰的流程或结果,变成有温度、有仪式感的“体验时刻”。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律师的角色的地方,就是无法获得客户灵魂深处的认同,而这,正是专业服务提供者所能赋予的最深刻的情绪价值所在。
1.抓住“峰终时刻”。人对一段体验的记忆,往往由最高峰(最爽或最糟)和结束时的感受决定,尽可能的拉满情绪价值,让客户终生难忘。律师在庭审时慷慨陈词,在案件结果未达预期时,进行情绪安抚、判决解析与后续方案规划等,让客户感受到“我们始终并肩同行”。
2.痛点变甜点。当律师服务过程中出现疏漏或客户产生不满时,这恰恰是建立深度信任的宝贵机遇。律师不应回避或掩盖问题,而应通过主动沟通、明确表态、勇于承担责任,乃至超越客户预期的补偿方式,将潜在的信任危机,扭转成为彰显职业诚信、赢得长期口碑的“高光时刻”。古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勇于担当始终散发着最顶格的人格魅力。服务行业的深层本质,归根结底在于那份无可替代的“人情味”。此时,律师需要向客户传递的核心信息是:“我们将您的信任视若瑰宝,重于一切。”。
3.赋予服务以象征意义。笔者时常反思,律师提供的服务,对客户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解决了一个棘手的法律麻烦?或是提供了一次专业的诉讼便利?还是更进一步,为客户带来了艰难时刻的情感慰藉与精神支持?为使这一价值得以显化,律师可在服务的关键节点或终结之时,通过精心的仪式化设计——可能是一句契合情境的肺腑之言,或一件富有深意的象征之物——来为其点明主题。例如,在一起离婚案件胜诉之后,将改变后期生活轨道的民事判决书,连同鲜花一起交于客户,以此表达对其开启人生崭新篇章的祝贺。
三、权责平衡:在专业尊严与客户满意间寻求共赢
JINGSHZHENGZHOU
深度服务绝非无原则迁就,而需在客户授权与律师专业自主间建立动态平衡。
1.以信任赋能专业决策。客户委托后应充分尊重律师的专业判断,避免咨询其他律师或干预具体办案流程,因此,律师在致力于提供极致服务的同时,必须注重对自身专业权限的把控,无需事无巨细地请示汇报,更不应无原则地迁就客户。“深度体验式服务”的精髓,绝非流于表面的微笑服务,亦非丧失独立性的过度依附,其本质是扮演一位能够精准应对并深度满足客户核心需求的“法律私人顾问”。
2.双向尊重奠定合作根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适用于诉讼主体,亦贯穿于律师于客户关系的始终。律师应以专业能力与真诚态度赢得尊重,同时对不合理要求保有拒绝的勇气与权利,此乃《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中“维护职业尊严”的应有之义。
结语:以人性化专业主义重构法律服务价值
JINGSHZHENGZHOU
综上所述,这套“深度体验式服务”理念,核心在于 “懂你、走心、有担当”。它要求律师以人格魅力为纽带,使客户与律师之间的关系达到人际交往中最理想的状态——即彼此间“舒服”。它并非简单地提供情绪价值,亦非要求律师一味地感同身受,而是倡导律师在“心在案上,情在案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身处地的战略考量。
该理念并非简单增加服务工作量,而是创造难以替代的客户体验和忠诚度,从而铸造律师业务持续成功的强大引擎。当客户逐渐享受与律师的协作状态,由衷认可律师的专业行为,钦佩律师的责任担当,并在潜移默化中被其人格魅力所吸引之时,那么,投诉事宜便不再存在。。
正如法律谚语所云:“法律不强人所难”,人力终有极限,律师亦无法保证每起诉讼皆尽善尽美。对每个案件竭尽所能,便是对客户最好的服务。当客户亲眼见证其委托律师已穷尽一切合法、合理的途径,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之时,从而对其结果也自然抱有一份坦然的接受与尊重。
作者简介

李世攀
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
专职律师
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成员,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京师郑州律所优秀青年律师。
专业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纠纷、建筑工程纠纷以及侵权纠纷
